从事心理咨询多年,许多来访者总是极力想把自己打造成所谓完美的人物形象,在性格、身材、长相、工作等方面,他们对自己总是有太多的不满意。他们总是以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评价自己,要求自己。
在我的咨询个案中,有一位女学员认为自己性情率直、话多、大大咧咧,她觉得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性格表现,会被别人认为没有心机、太傻。她感到很痛苦,极力想要改变这一切,于是给自己树立了改变的目标,她希望自己能有杨澜的干练、毕淑敏的亲和、林志玲的女人味……她认为,拥有这一切才是完美的——这个目标现实吗?
事实上,她所认为的这些完美形象,也只不过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罢了。咨询的最后,她并没有成为她眼中的所谓“完美形象”,而是做回了“自己”,那时她才真正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自由与快乐。

在生活中,坚持这种完美心态的人普遍存在,这仿佛已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通病。从我们的祖父辈到父母再到身边的人,甚至整个社会文化都在宣扬这样一种盲目崇拜的思想。我们宁愿压抑自己的特质和梦想,也要努力地追求所谓的“好”“对”“完美”“首善”,仿佛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。我们认为符合了社会潮流,才是对的和好的,否则就是错的和不好的。
我们不光是以片面的、非黑即白的观念去看待自己,而且还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别人,要求别人。而对于现在的自己,我们从不欣赏,甚至是完全不接纳。
“从众心理”更是让我们成为随风倒的“墙头草”。就拿去超市购物来说吧,本来我们只是想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,当看到某样东西被众多人围观购买或正在优惠促销时,我们就情不自禁地跟风去买,然而买回来的东西真是我们所需要的吗?有时候,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,我们该买的东西没买,不该买的东西却买了一大堆。
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,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孩子,就因为父母认为学音乐出人头地的机会太少,而被埋没了潜质。一个对女性服装具有独特研究的男性,就因为身边人总说这个行业不是男人该干的,而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设计师梦想。只要我们稍微细心去观察一下,就会发现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情,扭曲的人生观完全压抑了我们的本性。
在工作中、在穿着上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,甚至言行举止上,我们都在追随他人,而自己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压抑了。
一旦一种行为表现遭到了否定,我们会开始追寻新的目标,再次改变自己。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盲目地追随他人,盲目攀比,完全活在别人的影子里。而自己的生命本真、自己的梦想完全被压抑了,这样的人生还是自己的吗?
盲目地追随他人,压抑自己的本性,是不会获得真正的平静与喜悦的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《岑梧健康网》系信息发布平台,岑梧健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