惰性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?一个案例告诉您

1-119

根据身边一个朋友的长时间观察,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人的惰性是在对我要求慢慢松懈后形成的。当然这里说的惰性是后天惰性,不是指先天惰性。

从个人这么多年来对惰性的认知,惰性分为两类,一类为先天惰性;一类为后天惰性。

什么是先天惰性?

先天惰性是与生俱来的,人类有个共性,是贪图享乐,这是人性的根本,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客观因素。而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都是在和先天惰性对抗,这种对抗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。比如肚子饿了,我们会去找东西吃,如果我们肚子不饿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行动去找东西吃。先天惰性和对抗是一个没有终结的对抗战,永远也不会停歇。又比如我们冷了,我们会寻找温暖的地方取暖,而这种行动就是对于先天惰性的对抗。

什么是后天惰性?

后天惰性刚好相反,我们在与先天惰性对抗中,慢慢会培养出自我修正的能力,相当于自我控制能力,而这种能力当我们不在坚持,或者忘记坚持时,后天惰性就会滋生成长。并且这种后天惰性对我们人生影响非常之大。比如一个小孩的学习,在个人、环境的影响下,小孩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,无论学习好坏,都会坚持下去,而很多小孩成长过程中,到了大学,没有了约束,学习就不在成为习惯,而成为了一个心理阻碍。

无论先天还是后天,都会回归到人的本性上,人性就是安逸现状,安逸享受。《认知觉醒》这本书把人的大脑分为本能脑、情绪脑、理智脑三个大脑,本能脑代表着我们原始的思想,或者是原始的程序,它很简单,但是又比较固化。用1+1=2这样来形容这个程序最为恰当,懒惰就属于这一类型的东西。

另外,《认知觉醒》这本书同时也提到了舒适区、扩展区、困难区这个概念。人的天性是习惯待在舒适区,而对扩展区、困难区从本能上都是抗性。这就类似,我们喜欢玩游戏,我们对学习、对工作会存在抗性。现实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,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自我达到如同机器人一样的标准,这就是上述中说到的我们还有一个很强的大脑—情绪脑控制。

当然,本文的重点不是对惰性有个比较严谨的研究,只是作者对一个人惰性理解的浅薄之见。这类有个例子,相信能够把本文想表达的意思讲明白。

小吴是一位女性,是一家公司高管,公司创立初期,小吴对公司的贡献很大,主动性和能动性都非常强。在公司进入困难到稳定期间可谓功不可没。在公司发展阶段上的需要,公司给与一定分红的股东之一,目的是为了让其围绕着公司更长远的发展。

只是,在小吴得到公司股份之后,一切就变了,开始出现了迟到、早退。这种现象领导看在眼里,也找小吴沟通了,小吴认为现在自己也是公司真正的高管,应该和公司其他股东享受同样的待遇,不用每天正常打考勤上下班,领导也同意。在后来的工作中,小吴要么家里有事,要么外出办事,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来越少,公司安排其工作上的事情,小吴内心深处抗性很大,认为这不是她感兴趣的工作,不感兴趣就不会去做。在领导了解她这种想法之后,慢慢也就对小吴有了想法。不遵循公司制度不说,心思也没放在公司工作上。小吴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?

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点,这种情况很类似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了大学的心理转变,当你觉得环境让你自由了,没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,逐步放松,最后才会有了对工作不放在心上的这种思想。

这种习惯慢慢会滋生出惰性。可见惰性这种惰性是一种后天惰性,让自己逐步陷入了深渊。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是极其困难的,但是形成一个坏习惯在无形之中很容易实现,尤其当自己对自我没有反省意识后,这种坏习惯会彻底毁了当时比较利好的环境,也让自己进入了一个困境。其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注意惰性的滋生,比如本当你花时间用在工作上、用在陪伴小孩父母上、用在运动健康上、用在阅读上,但是我们往往沉醉于刷抖音、闲逛这些行为上,慢慢我们会距离工作、亲人、健康及自我修养上越来越远。

所以说,惰性是是需要我们一直坚持去对抗的,如果我们放松对抗,那么惰性生长的速度和深度是很难控制。最后浪费了宝贵时间,还让自己错失了良好时机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《岑梧健康网》系信息发布平台,岑梧健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
上一篇 2021年11月3日 16:20
下一篇 2021年11月5日 16:4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0874-3210859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63385650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爱生活,爱健康。欢迎投稿,分享养生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