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两年,广州一名老人在与朋友打乒乓球时,突然倒地不起,经抢救无效后死亡,死因系心源性猝死;无独有偶,前段时间一名66岁的花甲老人在打羽毛球期间突然倒地,再也没能起来;而在湖南,一名老人在晨跑期间不幸死亡的报道也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……
显然,老年群体因运动健身而发生意外的并非个例,这也说明了老年人其实不是运动得越多就越好。对于著名中医徐再春教授来说,他秉承着这样的运动原则:“人在40之前一定要多运动,50岁之前就应该适当减少运动频率了,60岁以后就要逐渐地不运动。”
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徐教授的这番话,老年群体又该如何挑选自己的运动,又该遵循怎样的运动原则呢?
按年龄划分锻炼频率合理吗?
对于老年人来说,运动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言,适度的运动有延缓肌肉流失、预防骨质疏松、促进新陈代谢、改善慢性疾病、改善消化、防治便秘之功效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体育运动可以激发人的肌肉、筋骨、关节,促进气血的流通,以达到舒经活血、畅通筋骨的目的。
合理的运动有助于阳气的升发,阳气也是人的生命之本,当其适度升发时,脏腑便能通畅,淤积的寒气、毒素也会被相应地排出。但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,都不提倡超过60岁的老年人过于频繁地进行体育锻炼。
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。人在超过30岁后,肌肉便会以缓慢的速度开始流失,到了40岁以后,肌肉的速度也会逐步加快,肢体力量就会相应衰退。加上老年人由于骨骼内矿物质的流失与身体机能的下降,骨密度也会大打折扣,过度运动就有骨折的风险。
此外,老年人的心肺能力明显不如从前,加上一些慢性疾病的滋扰,就更不适合过高的运动频率与过大的运动强度。《皇帝内经》也做出了相应解释:“人生六十,则心气始衰,苦忧悲,血气懈惰,故好卧。”其中的重点在于气血和阳气的衰竭。
毕竟人到中年以后,阳气就开始衰退,若对体育锻炼的频率与强度不加控制,阳气就会达到损耗的状态,而非是单纯的升发,这对于人体是极为不利的。因为如果没了阳气,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。
当阳气损耗过于严重时,阴阳就会失衡,人体“和”的状态也会被打破,疾病也就会随之而来。
40岁之前,人体阳气旺盛,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阳气升发;50之前,人体阳气有所损耗,适当降低运动频率既能保证阳气升发,又不至于阳气损耗;60岁以后,阳气渐虚,应尽量减少体育锻炼,有助于藏阳养阴。
所以,徐教授的话是不无道理的。对于超过60岁的老年人来说,不管是身体机能还是阳气的充足性,都大不如以前,因此也应当尽量降低运动频率。而下面这些运动,是尤其不适合老年人做的。
这些运动,老年人应尽量避免
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,在运动上并非是“百无禁忌”,以下几种运动都并不适合老年群体。
1、幅度较大的运动
对于老年人来说,并不能完全驾驭一些幅度较大的运动,反而还会因肌肉力量不足与关节的退化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。比如仰卧起坐,这一动作有助于消除腰腹部的顽固脂肪、促进腹部血液循环,还能改善体态。
但对于老年人来说,腰椎、颈椎的退行使他们在进行这一动作时本就具有风险。对于那些手臂力量不足的老年人,还有肌肉拉伤、腰部受伤的风险,较大的运动幅度会使得头部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,可能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。
然后是诸如弯腰够脚面、劈叉、躯干扭转等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,都不适合老年人,它们要么会导致老年人骨折、腰部受伤,要么就可能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。
2、剧烈运动
相比对那些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,剧烈运动就更是年轻人的“专属运动”了。
强度过高、负荷较大的运动对于心肺功能明显下降的老年人来说危险重重,而且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大量地损耗人体的阳气,这对于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。
3、易磨损关节的运动
老年人的关节、韧带磨损老化严重,适度的运动固然有益于关节的保养与骨质疏松的预防,但一些易加剧关节的磨损一定要尽量避免。这里先说说爬楼,爬楼可以调动全身三分之二以上的骨骼与肌肉,但你也一定听过“爬楼伤膝盖”的说法。
膝关节本身就缺乏肌肉的保护,而爬楼时膝关节要承受几倍于体重的重量,自然更容易磨损和受伤,这对于那些本就存在膝关节损伤或退行的群体来说更是如此。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于上楼,下楼对膝关节的伤害更大,不少老年人都反应自己由于多年的爬楼经历加剧了膝关节的磨损。
所以,对于老年人来说,想要通过爬楼来锻炼身体不是不可以,但这样的动作对膝关节并不友好,最好悠着点,比如缩小动作幅度,再比如避免步行下楼等。另外,登山与爬楼同理,并且登山的运动强度往往要高于爬楼,所以并不推荐给老年人。
那好,既然老年人不建议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,运动频率也不能过高,那老年人就不能动了吗?当然不是,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总归是有好处的,但这是建立在“适度”的前提下,运动时机和场合也要有所讲究。那对于老年人来说,应该怎样运动呢?
对于老人来说,什么样的运动是最好的?
《皇帝内经》说“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”,对于新陈代谢减慢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,若长时间卧床不动,则气血不通,影响到脏腑的正常运作。久坐不动也是如此,而且久坐时气血淤积会导致局部肌肉得不到气血的供养,脾胃的运作也会受到影响。
所以,对于老年人来说,“动”是一定要动的,但要看“动”的强度、“动”的时机以及“动”的场合。
先说运动强度,这一点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,每个老年人的体质也都不尽相同,一般以“形劳而不倦”为度。什么是“形劳而不倦”呢?字面意思就是身体在运动,但又不会导致疲倦。
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其实并不难,比如运动过程中只需要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,并不会过度地损耗阳气;
而在进行完一项适合的运动后,如果第二天早上起床神清气爽,无任何倦怠之感,那就说明达到了“形劳而不倦。”
再说说运动的时机,这一点其实容易被忽略。
中医讲究“天人相应”,注重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,进行运动时也要顺应自然规律,因时制宜。在中医中,一天有四时,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,而正所谓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”人体的气血也顺应着一天的节律而运行,对应的时间段,就应该进行对应强度的运动。
比如早上和中午人的阳气处于升发状态,此时适度地进行运动并不会损耗阳气,反而有助于气血的运行;但到了下午和晚上,阳气收敛,气血的流通也会减缓,此时就不适合强度过高的运动了。
最后,运动还要因地制宜。选在有阳光照射但紫外线又不过于强烈的场所进行运动,有助于阳气的升发;选在野河公园、森林公园等一些景色秀丽的场所运动,不仅有助于达到“天人相应”的效果,还能使锻炼者拥有良好的心情。
说完了老年人运动的相关原则,再说说一些老年人在运动时应当注意的地方。首先,老年人切不可单独运动,一定要在有朋友或家人的陪同下运动,以防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而无人应急;再者,老年人在运动前后都不要忘记热身和拉伸,这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。
最后,对于老年人来说,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一定要戒骄戒躁。
总结
“生命在于运动”这句话固然很有道理,但人体机能与阳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,年龄越大,就越应该降低运动强度和频率。运动固然可以强身健体,但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,运动强度以“形劳而不倦”为度。
在运动时机和运动场所上也要有所注意,尽量选在清晨和午后运动,而非是傍晚与夜间,运动场所则应尽量挑选阳光充足、空气清新、景色秀丽的地方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《岑梧健康网》系信息发布平台,岑梧健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