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
佛家有一句话叫:凡有所相,皆是虚妄。
世间任何事物的存在,都有本质和表象两种状态的同时存在,所以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,都应该有一种抛开表象看本质的智慧和思维习惯,才能不被表象所拘束,这样才能在人生谋划事业的时候,塑造良好的根基。
我们习惯性地以眼前所见为本,但是眼前所见恰恰是禁锢自我的根源,只有透过当下去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,才能脱离表面而通达其本质,这样的智慧是能够使人生受益的。
《菜根谭》有一句话叫:苦心中,常得悦心之趣;得意时,便生失意之悲。
意思就是说:当一个人身陷困境的时候,要时常从当下生活中发现快乐喜悦的事情;而当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,也要及时预防失意之悲。
对于每一种人生来说,当下存在的困境与得意其实都是事物的一个表象,我们的情绪从当下的表象而生,但是当情绪存在的那一刻,就会使自己深陷于境遇纠葛之中。

比如说一个人处在失意的时候,本来应该发愤图强,克服困境,但是他通常会局限在困境这个表象之中,以至于产生过度沮丧的心态,丧失了再次出发的机缘;又或者当困境解除之后,身处于得意之时,本来应该谨小慎微,更加踏实和稳重,但是得意的表象却让他得意而忘形,不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,最后乐极生悲,酿成恶果。
这都是拘束在问题表象,而不知道通达本质所产生的问题。
而真正能够通达本质的道理,就是在理性抓住事物实质的基础上,以合适的言行举止使事物能够保持平衡发展的基础上,逐渐走向一个更好的结果。
也就是俗话常说“宠辱不惊”的智慧状态,宠辱不惊不仅仅是表面情绪的压抑,而是从内在本质认识到问题的发展规则,并且能以拥有智慧的思想,从事物本质上出发,真正以行为主导事物结果的过程。
《素书》说:福在积善,祸在积恶,意思就是说:福分在于积累善行,灾祸则在于多行不义。
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生活状态相对平稳,或者拥有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时,知道积善累德,为自己的未来积累福分,以此塑造一个更好的结果,这样的人生才是一种睿智和通透。

二、
三国争霸的时候,周瑜曾经在袁术的部下为官,当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。
有一次,当地发生饥荒,粮食自然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,百姓甚至因为没有粮食吃而吃树皮草根,那一年活活饿死了不少人,军队更失去了重要的战斗力。
这个时候有人对周瑜说:“附近有一个乐善好施的财主叫鲁肃,他家素来富裕,想必现在也囤积了一些粮食,不如向他去借一点。”
周瑜这时便带队去造访鲁肃,此时鲁肃也算是有一些小小的实力,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周瑜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就轻视他,反而大方地说到:“此乃区区小事,我答应就是。”
于是,大方地送给周瑜一仓粮食,周瑜当时都愣住了,当时自然也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。
后来,周瑜发达之后,牢记鲁肃恩德,在周瑜的推荐下,鲁肃也成了孙权部下,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。
人生的成就有许多方面的因素,当一个人一旦处在事业向上发展,占据相对优势的状态时,并不一定真的是自己努力所为,或许是其他一些另类的因素所造就的结果,我们可以将此归类为幸运。
人生有一次幸运,但未必每一次都幸运,第一次的幸运或许可以依靠其他因素来获取,但是以后的优势就要靠自己修养德行来奠定福报的基础,来获取下一次的发展,鲁肃的人生就是如此。

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不要只沉浸于当下拥有的片面表象之中,而要懂得抛开表象看本质。既有不拘束于当下浅薄状态的智慧,又有未雨绸缪、小心谨慎的意识,这便是智慧了。
正所谓因果不虚,这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法则,而且也是存在于每一个人生活之中的,只有在事物开端之时,从事情本质出发,给自己积累良好的德行基础,最后以德修福,才能收获更好的结局。
如《菜根谭》说:“立业不思种德,如眼前花”,意思就是说: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时候不知道积德,就好像是容易凋落的花朵一样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《岑梧健康网》系信息发布平台,岑梧健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